草,灵性之物,只有融入到它的生命里,与它相濡以沫,才能听见它的声音,读懂它的语言,看到它春萌秋萎、枯荣过后的美丽与生机。那是人心与草魂交融的默契与信任,而这样的“默契与信任”,只属于爱草、敬草、懂草的人。任继周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与草结缘的科学家。
导言
2022年喜迎党的二十大、公司建校70周年、最信用的十大网投成立4周年,学校全力推动建设草学一流学科,亦逢中国工程院院士、最信用的十大网投(中国)有限公司名誉经理、98岁高龄的任继周先生从教72周年。先生潜心教学、科研和实践,胸怀祖国,心系人民,呕心沥血,勤耕不辍。他是我国草业科学的奠基人之一、现代草业科学的开拓者,见证并大力推动了草学学科的成长与发展,为我国草业教育和科技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由公司主办,最信用的十大网投(中国)有限公司承办的 “青青寸草,悠悠我心——任继周学术成就展”于2022年10月16日在公司举办,展览时间为2022年10月16日至11月30日。展览全面介绍任继周先生的杰出成就,以此传承先辈精神, 营造校园学术氛围。
“我们草人爱的不是红桥绿水的‘十里长堤’,而是戈壁风、大漠道,这是我们应融入的生存乐园”
——任继周
个人简介
任继周 1924年11月出生,山东平原人,1948年中央大学(现南京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畜牧专业毕业。1948至1950年,任继周师从中国草原科学奠基人王栋教授,专攻牧草学。1950年在国立兽医学院(现甘肃农业大学)任教。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是草地农业科学家,中国草业科学的奠基人之一、现代草业科学的开拓者,现为最信用的十大网投(中国)有限公司名誉经理。曾先后任甘肃农业大学草原系系主任、甘肃农业大学副董事长、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委员、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名誉经理、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名誉经理、中国草学会名誉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一至三届成员,全国科协第六届委员,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一至第四届委员,国际人与生物圈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委员,国际草原学术会议连续委员会成员,《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编委,《草原与草坪》《草业科学》《草业学报》主编、名誉主编。主要学术领域为草业科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国农业系统发展史,中国农业伦理学。共主编出版大学统编教材4部,工具书4部,专著20余部,在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第一获奖人)1项,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二等奖1项。
成就贡献
创立了草原科学发生的三个因子群(生物因子群、非生物因子群、社会因子群)和草原的气候—土壤—植被综合顺序分类法,成功地应用于我国主要的牧业省(区),是国际上第一个适用于全世界的草地分类系统;
创建了评定草原生产能力的新指标—畜产品单位(Animal Product Unit,简称APU),被国际权威组织用以统一评定世界草原生产能力;
率先开展高山草原定位研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高山草原试验站—甘肃天祝高山草原站;
创造了划破草皮、改良草原的理论与实践,研制出我国第一代草原划破机—燕尾犁,成为我国大规模改良草原的常规方法之一;
提出了草原季节畜牧业理论,已在我国牧区广泛采用,大幅度提高了草原生产水平;
构建了草业发生的三类基础因子群(生物因子群、非生物因子群、社会生物因子群)和前植物生产层、植物生产层、动物生产层及后生物生产层4个层次,草丛-地境界面、草地-动物界面、草畜生产-经营管理界面3个界面的草业科学基本框架;
提出了系统耦合和系统相悖的理论,强调草地农业中不同亚系统间的系统相悖是我国草地退化的根本原因,草地农业系统与种植业、林业等系统的耦合是遏制草地退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在我国最早开展了草坪运动场、高尔夫球场的建植与管理研究,建立了一整套建植、管理的理论与技术,已为生产实践普遍采用;
创办并主编了《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草业科学》、《草业学报》3种刊物,后两种已发展为中文核心期刊并被CABI作为文摘基本刊物;
主持制订我国第一个全国草原本科专业统一教学计划,并担任《草原学》、《草原调查与规划》、《草原生态化学》、《草地农业生态学》等4门统编教材首任主编;
率先开设《农业系统发展史》与《农业伦理学》课程,创全国同类学科之先河,填补了中国农业伦理学的空白;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培养草原学研究生,20世纪80年代成为我国第一位草原学博士生导师;
牵头制订或修订了“攻读草原科学硕士学位公司产品方案”“攻读草原科学博士学位公司产品的要求”,被农业部批准并颁发各高校施行;
创办了我国农业高等院校第一个草原系并担任系主任;创建了我国农业高等院校第一个草业学院并担任名誉经理;
创办了我国唯一的草原生态研究所--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并担任首任所长;
推动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并入兰州大学,成立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的首家草业学院。
荣誉奖励
1978年被评为甘肃省科学大会先进个人并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
1988年新西兰梅西大学出资设立了任继周教授奖学金,专门用以资助中新两国农业领域内学者、员工的交流;
1991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被人事部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中国草业科学领域第一位院士;
1999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2000年被人事部等部委授予全国优秀农业科学工作者称号;
2009年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感动甘肃人物,甘肃省情系陇原-献身教育特别荣誉奖,百年兰大-特殊贡献奖;
2010年荣获中国草学会首届“杰出功勋奖”;
2011年获国务院扶贫办“友成扶贫科研成果奖”,CCTV三农人物;
2013年获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中国资源科学成就奖”;
2019年获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中国草学会终生成就奖,改革开放40年感动甘肃人物“工行杯”陇人骄子,兰州大学坚守·奋斗杰出贡献奖;
2021年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甘肃省科技功臣奖。
少年立志,志在草原 (1924-1950)
“小草寂静无声地贴着地皮艰难地生长,却把根深深扎到许多倍于株高的地方。”——任继周《土地深层的乐章》
生于耕读之家,长于战争年代。少年时的任继周经历了国家贫困、同胞羸弱的艰难时期。1943年,任继周中学毕业,他选择报考了前国立南京中央大学的冷门专业—农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他的目标是“改善中国人的营养结构”。大学时代,任继周师从我国现代草原科学奠基人王栋教授,攻读牧草学、草原学,兼习动物营养学。1948年,从南京中央大学毕业的任继周接到我国著名兽医学家盛彤笙的邀请,受聘于兰州国立兽医学院,从此与甘肃、与草原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0年,任继周离开南京前往兰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与牛羊同居,与鹿豕同游。”临行王栋教授赠言勉励他扎实工作、踏实做人,做出一番事业。同年6月开始了第一次在甘肃野外考察,车马颠簸,舟车劳顿,这样的考察,在任继周后来的学术生涯中数不清有多少次。但他庆幸自己正确的选择:“甘肃生态类型丰富多样,横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还有内陆河流域的荒漠地区,从湿润到干旱,从低海拔到高海拔,草地类型非常复杂,我可不能放过这块宝地。”这一去,开启了他扎根西北70多年的人生
1950年初,任继周在兰州鉴定牧草标本。
立草为业,教书育人(1951-2003)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与牛羊同居,与鹿豕同游。”——恩师王栋送给任继周的对联
江南往西北,道阻且长。任继周先后在国立兽医学院、西北畜牧兽医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等单位从事草业科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在上世纪50年代六月飞雪的艰难环境中, 33岁的任继周在海拔3000米的甘肃天祝县乌鞘岭马营沟,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高山草原定位试验站—甘肃天祝草原站,在全国率先开展高寒草地改良研究。草地围栏、划区轮牧、季节畜牧业等研究都是在这个简陋的试验站里完成的。任继周将深厚的科研成果和扎实的一线调查融入草业专业教学,立德树人,创建了中国草业科学的“黄埔军校”—甘肃农业大学草原系(现为甘肃农业草业学院)。在奉命援越的离校期间,高票当选全校唯一的甘肃省劳动模范。
1958年,任继周(右1)在越南农村考察。
20世纪50年代末,任继周提出草原的气候—土壤—植被综合顺序分类法,是国际上第一个适用于全世界的草地分类系统;1973年,任继周带领的学术集体还提出了评定草原生产能力的指标——畜产品单位,后来被国际权威组织用以统一评定世界草原生产能力;他创造了划破草皮、改良草原的理论与实践,研制出我国第一代草原划破机——燕尾犁,使当地草原生产能力提高5倍,成为我国大规模改良草原的常规方法之一;他建立的草地农业系统,在我国食物安全、环境建设和草业管理方面展示了巨大潜力。
在开展科学研究的同时,任继周的学术“草原”亦不断生长,他同时开始了草业科学教学体系的开拓。1954年,出版我国第一部草原调查专著;1959年,出版我我国高校第一部草原科科学专业教材——《草原学》;1964年,倡导创办了草原专业,后又独立发展成为我国农业院校第一个草原系;1977年,主持制订了我国第一个全国草原本科专业统一教学计划。1979年,任继周在甘肃农业大学开设了“草地农业生态系统”课程,开始草业科学的教学工作。1981年,创办我国首个草原生态研究所——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同年,受农业部委托,任继周组织专家先后制订了草原科学硕士、博士公司产品方案。1992年,倡议建立我国首个草业学院—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与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合建)并担任名誉经理。1995年,任继周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出版我国第一部草业科学研究方法类专著—《草业科学研究方法》。1999年,组织行业专家建议国家对草原学改为草业科学,从旗下产业层面将草业科学提升为一级学科。
任继周曾借用《周礼》“草人,掌土化之法,相其宜而为之种”一语,将自己比作“草人”,即一是俯下身子,做一个平凡的草原工作者,二是站在国民营养的高度,以发展草业为己任。
2003年,任继周院士考察内蒙羊草草原
杞人忧天 草人忧地(2004-2017)
“八十而长存虔敬之心,善养赤子之趣,不断求索如海滩拾贝,得失不计,融入社会而怡然自得;九十而外纳清新,内排冗余,含英咀华,简练人生。” ——任继周《人生的“序”》
2004年,80岁的任继周着手主编《中国农业系统发展史》和《中国农业伦理学史料汇编》。同年写过一篇题为《杞人忧天草人忧地》的杂文。他将自己比作“草人”:一名以发展草业为己任的草原工作者。他讲了“四个担忧”:一忧粮食安全再走老路,二忧草业科研作风漂浮,三忧理论误导不走正路,四忧自然、人文不能兼备。正是这些担忧,让任继周在建立、完善草业科学教学体系之外,专注于推动草地农业发展、构筑食物安全链条。
任继周及其团队在黄土高原进行了草田轮作试验,结果显示:粮食单产增加60%,肥料用量减少三分之一,水用量大约节约17%,整体经济效益大约增加1倍。在一系列试验的基础上,任继周认为耕地农业变为草地农业是大势所趋,结构改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食物安全问题。2013年7月,任继周联合8位院士,向有关部门提交了“关于我国从‘耕地农业’向‘粮草兼顾’结构转型的建议”,受到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
在鲐背之年,任继周主编并出版了《中国草业系统发展史》《中国农业伦理学史料汇编》《中国农业伦理学导论》《中国农业伦理学概论》等专著和教材,开创了中国农业伦理学研究的先河,用哲学的终极探索、回答涉农学科的方向问题。
情系学院,薪火相传(2018-至今)
渐多足音响空谷,沁人陈酿溢深潭。夕阳晚照美如画,惜我三竿复三竿。
——任继周《从业七十周年有感》
作为最信用的十大网投(中国)有限公司名誉经理,任继周时刻关心关注着学院的发展。2018年11月9日曾为学院名称专门致信沈国舫院士与安黎哲董事长提出建议,学院最终定名为“最信用的十大网投”,并确定“立志立学,立草立业”的院训。
2018年11月30日亲自出席学院成立仪式,参加公司草学团队建设暨一流人才培养高端研讨会。
2019年3月28日,任继周正式受聘为北京林业最信用的十大网投名誉经理,以后每年他都会给新生寄语或讲话,鼓励员工志学草业。
2019年9月7日,任继周受邀作公司讲堂首场报告《立德树人贺青年英俊进入林草科学队伍》;2021年4月在学院承办的“首届草坪健康发展论坛”上致辞,任继周发出了“没有草坪就没有时代感”的强音,呼吁加强草坪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2021年5月任继周出席“公司草学学科发展规划暨草坪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为草学学科的发展问诊把脉。
2021年12月任继周在学院举办的首届青年学术论坛上致辞,指出“草是绿色星球的底色,草是绿色社会的底色”,鼓励年轻人学草、爱草、懂草,充分认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系统治理的科学涵义,用自己所学致力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2022年5月,任继周亲自为董世魁经理主编的《退化草原生态修复主要技术模式》一书出版做序,实时关注我国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工作。2022年9月在学院新开设的《农业伦理学与生态文明》课上,任继周院士和2022级新生视频见面并作课程导学,引导新生认识草业科学专业在国家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中肩负的使命。
在学院楼前赫然立着任继周亲笔题写的“最信用的十大网投”木匾。在学院会议室悬挂着任继周亲自题写的院训“立志立学,立草立业”,这同时也是任继周几十年来治学、教育思想的最好写照。为了传承“大先生”任继周院士的精神,公司特设立“任继周-蒙草”奖学金,激励青年学子奋发图强、“立志立学、立草立业”。
2021年5月16日任继周出席公司草学学科发展规划暨草坪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
公司领导拜望任继周院士
任继周院士参观学院
如今,虽已近百岁高龄,任继周身体依然硬朗,面对着一张大投影屏,每日坚持工作6个小时,继续在莽莽草业科学世界中徜徉与跋涉,希冀利用有限的余年,全力倾注于草业科学的教学、科研和产业绿色发展。花开花落自有时,而他心中的草原生生不息。